本站搜索
您当前位置:北京高碑店村委会 >> 媒体聚焦 >> 浏览文章
【朝阳报】 文化生活版 2011年 2月25日
古老的村庄——高碑店
高碑店是个古老村庄。高碑店的古老,是伴随着北京城的兴旺和发达才具有的。历史上的高碑店曾是京城漕运通惠河一颗璀璨的明珠。西有帝京浑厚的城墙车风挡雨,东有通惠河繁忙的漕运注入繁荣。如今的高碑店虽然已经和通惠河一起走出了昔日的辉煌,却又溶入了今天现代的车水马龙的繁盛。继往开来的高碑店既默守着依稀的古老,又充满着对现代繁华的无限向往。
高碑店已有近千年的历史,自从有了通惠河以后,高碑店村的村民世代居住在通惠河岸边,他们的生活,与通惠河息息相关。通惠河是为解决大运河至京城漕运开通的,通惠河上必然是粮船如织,商旅不绝。据史书记载,通惠河自通州张家湾百合渡到京师,全长约五十里。通惠河里的水引子京城西北郊,北京地势西高东低,所以,水自西向东流,滚滚而下。京师字齐化门往东的地形落差较大,夏於东涸,一年四季河水的水量极不稳定,导致通惠河无法保证正常行船。于是,沿通惠河每十里筑河闸一座,将通惠河分成若干段,形成一段一段阶梯的水面。高碑店村位于通惠河中断,设闸三座,最早取名“郊亭闸”,后更名为“平津闸”,并分别命名为:平津上闸、中闸和下闸。由于高碑店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平津上闸形成了通惠河最为兴盛的一处渡口。
据清代于敏中等所编《日下旧闻考》记载:通州至京城中途有高米店,旧时为皇粮转运站,在平津闸边设有码头,另传说曾名高蜜店,相传有人倚郎家园的枣树林养蜂酿蜜为生,方圆数十里来此购蜜者颇多因此而得名。又因村中古刹地藏庵原有铸钟和碑上均有“齐化门”(今朝阳门)外高蜜店信友等铭刻。清时为顺天府大兴所辖,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高碑店码头的商业作用致使商贾聚集,兴建房舍和寺宇庙观;码头漕运的繁忙,各种民间花会的兴起,使其成为京城热闹的“港口”了。
高碑店的村民和通惠河有着割舍不断的情缘。高碑店村民临通惠河而居,在通惠河河岸世代繁衍生息,正是由于她与通惠河息息相关的依存关系,才有了高碑店特有的人杰地灵,大概就是借了通惠河的好风水吧!高碑店六十岁以上的老人还清楚的记得,平津下闸就在现在的高碑店村北口。而且,平津下闸是一处渡口,渡口水面宽阔,粮船穿梭,商旅不绝,曾盛极一时。平津闸为高碑店带来了谋生的手段,也到来了特有的繁荣。平津下闸根本不能行船,只能靠人力搬运货物过闸,才能不断接运至京城码头。通惠河上有十几座闸口,其他闸口都可以蓄水通船,那么多的粮食物资到了平津下闸,就要靠人的搬运过闸,这就一定需要不少的搬运工。平津闸特殊的河道环境给高碑店提了一处最为特殊的条件,即货物的囤积和倒运货物的就业机会“扛大个”。高碑店不少人就是靠吃平津闸这碗饭养家糊口、传宗接代、甚至发家致富的。 (顾大明)(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