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搜索
您当前位置:北京高碑店村委会 >> 媒体聚焦 >> 浏览文章
中国生态文化村——美丽乡村纪实
古韵高碑店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村
高碑店村是典型的城乡结合部,地处北京东长安街延长线上,距天安门近8公里,元朝时是漕运码头、皇粮商品集散地,曾盛极一时。辖区面积2.7平方公里,户籍人口6200人,其中农民809人,流动人口8830人。党总支有党员298名,其中退休党员178名,下设11个党支部。近年来,在农村城市化进程中,污水处理厂、高压线、铁路及污水管线等国家的重点工程征占土地,给村庄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制约。特别是到2002年五环路百米绿化带占地,拆迁企业26家,使全村陷入了“叫农村无农业、称农民无耕地、农转居无工作”的“三无”困境。高碑店村党总支在乡党委、乡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做到敢想才有目标,敢干才有发展,坚持才有收获,化挑战为机遇,变难点为亮点。以党组织建设为龙头,以发展传统文化产业为支撑,以民主政治建设为保障,根据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的整体需要,因地制宜,着眼发展,积极探索,完善机制,走出了一条“发展产业、促进就业、完善保障、构建和谐”的发展之路。高碑店村先后被授予:全国民主法制示范村;全国绿色小康村;全国文明村镇,全国文明交通示范村,连年获得北京市“五个好”村级党组织、首都文明村、北京最美的乡村等荣誉。
旧貌换新。高碑店村从2002年开始筹划全村的整体规划,要求全体党员干部带头不准翻建房屋,不准建违章,为新农村改造减少了损失并奠定了基础。2006年高碑店村被确定为北京市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给全村整体规划的实施带来了机遇和动力。党总支决定以西区为试点,启动旧村改造工程,全村历经3年的探索完善,先后拿出6套设计方案,召开9次村民代表大会,通过提案25项提案,在2009年最终确定用组织村民集体翻建房屋的传统方法破解新农村建设难题。村民住宅原宅基地回缩15%,村民自筹建房资金,集体负责市政设施。以漕运文化为依托,采用商住一体的明清建筑风格,既美观,又可创业增收。新农村建成后达到680栋,市政设施全部入户,村民回迁入住,底商出租率达95%。物业公司、停车管理公司已经进入新村的服务和管理。新农村建设使村民实现人不离村可上楼,足不出户可致富。高碑店新农村建设涉及村民6123人,3720户,1580个院。围绕全村大规划的整体布局,西区改造已经完成,东区改造现已完成ABCD四个板块,E板块和回迁楼及大市政配套工程年底都可基本完成,届时高碑店村将全面实现社区居民商居楼房化,社区各项管理城市化。
打造文化产业,村民增收致富。借助千年古村的深厚文化底蕴,打造了全长1800米的古典家具一条街,集古典家具展示、销售、修复于一身,现有商户363家,成立了古典家具行业协会,不断升级改造,提升品质,改善环境,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景观效益,增强影响力,2013年全村古典家具总收入达到5亿元。新培育的文化艺术新街根据发展定位,引进了华声天桥、科举匾额博物馆、两壶博物馆和中国油画院等一批知名文化企业。北京“国际中医药港”项目规划设计总占地面积4.3万平米,总建筑面积18.7万平米,预计项目投资9亿元,现已进入全面招商阶段。这些大手笔的文化产业为高碑店村今后大发展、快发展、绿色发展不断注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