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搜索
您当前位置:北京高碑店村委会 >> 媒体聚焦 >> 浏览文章
《原汁原味呈现百姓人家》
—高碑店打造国际民俗旅游村报道之一
北京日报 2012年03月26日 12版 —— 闵智
3月8日一大早,高碑店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运作部经理郝志英就打电话给村里的民俗户于玉香:于大妈,8点“半,澳大利亚的妇女旅行团会到咱们村,上午他们去参观平津古闸、公社博物馆,到您家吃午餐,昨天叮嘱您要准备的菜都买好了吧?”得到满意的答复,郝志英又把电话打给第二家民俗户……
这边厢,中午要招待10个人就餐,“要做炸藕盒、炖牛肉、番茄菜花、肉丝蒜苗、炒合菜……”年近60岁的于玉香一边念叨着菜谱,一边拿出头天下午买好的青菜,放入洗菜盆里。
这是高碑店村的特色旅游项目:做“一日北京人,与中国百姓同欢乐”。来高碑店的外国客人,除参观游览外,还可做客百姓家,学做家常菜。
国际民俗旅游接待已经成为高碑店村的一大特色。可2005年以前,旅游对高碑店村的村民来说,可是个全新的领域。
高碑店村做旅游,缘起高碑店的古家具街,上世纪90年代,很多做古家具的人在高碑店租库房建店面,逐渐形成了特色商业街,很多中外游客到这里参观购物。
2005年,一个外国旅行团参观完古家具街后提出:高碑店村这么有特色,“我们能到村民的家里去做客吗?如果能住下来,就更好了。”这个提议给了村委会很大触动,对啊,我们为什么不搞民“俗接待呢?”借助千年古村的历史文化底蕴,发展国际民俗旅游接待,成为高碑店村的目标,高碑店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也应运而生。
刚开始,村民们一头雾水,“旅游,你们让人家游客看什么啊?”“接待外国人?这事我们能干的了?说英语咱也不会,咱做的饭都是自己家吃的,哪会像饭店里做那么多花样,人家外国人能接受吗?”
村委会一次次地做工作,先是党员带头报名,后来一些村民也动了念头:“那咱试试吧。”
思想工作通了,选择谁家作接待户?“村民家里的硬件要符合规范,房屋面积要够大,最重要的是主人要有空余时间。”郝志英说,接待户从10家起步,北京奥运会时增加到30家。“我们不要求村民大肆装修,只要干净整洁就好。生活方式也不需要刻意改变,该怎么生活就怎么生活,游客和村民一桌吃饭,一起聊天。”今年除夕村里接待了一个菲律宾旅行团,他们跟着村民一起办年货、贴窗花、贴对联,村民还教他们打麻将,带他们一起去邻居家拜年。“我们想做的是呈现出原汁原味的中国人的生活状态。”
居家过日子一般的民俗接待,很多游客都和高碑店村民成了朋友,甚至常有书信往来。于玉香就有这样一位日本朋友,她说:一次,我们接待了一个学汉“语的团,一位日本主妇回国后给我写信,问咱们包饺子怎么和面,用的什么面粉,信用中文写的。我就让女婿用摄像机把我包饺子的过程录了下来,然后刻成光盘寄给她。很快她又给我回信,也邮寄了一张光盘,展示她在家庭料理协会教日本主妇包饺子的场面。看到自己的手艺传到国外,我还挺自豪的。”
刚开始,有的民俗户特热情,做一大桌子饭菜,可是游客不买账,人家认为是浪费。我们就慢慢地跟老百姓讲,热情“不仅体现在菜量上。现在民俗户做的菜既适合客人的量,口味上也逐渐迎合外国人的习惯。”郝志英说。
虽然要求原汁原味,但高碑店旅游公司邀请北京饭店的厨师长、朝阳区卫生防疫站的工作人员,专门给接待户讲解餐饮卫生常识、涉外餐饮的禁忌等。还请专人对民俗户做相应的培训,例如铺床的规范、接待外宾的礼仪和简单的语言会话等。
从高碑店开展国际民俗旅游接待起,国旅总社入境游总部美大区副总经理易化冰就始终与高碑店旅游公司合作,他评价说:欧美的游客对旅游产品的差异化要求很高,入境游的常规线路竞争日益白热化,很难再挖掘新鲜的内容,高碑店国际民俗旅游接待很有前景,其实老外更希望深入老百姓的生活中,与他们交流互动,通过自己的眼睛,看到原汁原味的中国人的生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