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搜索
您当前位置:北京高碑店村委会 >> 媒体聚焦 >> 浏览文章
门可罗雀的现实
从2007年创办至今,北京科举匾额博物馆已坚持了五个年头,这让老姚引以为傲。在高碑店民俗文化街,他的博物馆算得上是地标建筑,大门外伫立着几块巨大的墓碑和石像生,这些文物原属于乾隆皇帝四公主墓地神道,当地文物保护单位“借”给他用,他觉得能给博物馆提气,顺便也能将这几件文物保护起来。也有人认为这样阴气重,老姚不信邪,在石像生旁的墙上还专门贴了招贴解释,大意是说,文物放在博物馆就不分阴阳了。
博物馆大门是老姚专门从江西金溪县淘回来的明代万历年间的石坊,门梁上的雕花历经岁月还显得那么精致生动,“中国人以前生活得比现在丰富讲究,那时候中国城乡发展是均衡的”。博物馆是个方方正正的中式四合院,当初文化街兴建时,老姚很有眼光地买了下来。中间庭院里挖了个小水池,老姚在里面种了些荷叶,不像南方水塘里夏天的荷花争奇斗艳,小池子里的几簇荷花,叶子虽然挂着夏天的绿意,花朵却只是零星地开了几朵,仿佛有意衬托着博物馆里的冷清。
园子里有几位广东游客,聚在一起聊天,展厅里倒是空无一人,“今天还不错,是旅游团带来的客人。”前些年,有些学校会组织学生来参观,后来发生了几起校园惨案,学校都不愿组织集体活动了,老姚的博物馆也因此越发冷静起来。他原以为一些高考学生和家长会来这祈福,现实却并不如此,“现在的家长宁愿去庙里烧香也不会到这来。”普通日子里,来参观的人,两个巴掌就能数过来,一个游客都没有也是经常的事。
所以但凡有观众来,如果老姚正好在,就会热心地给人家讲解一番。庭院东南角上,老姚把1905年最后一次传统科举的成绩单,原样复制了一份张贴在墙上。名单长近十米,参加殿试的273名进士按成绩排名,那年的状元是直隶人刘春霖,榜眼是广东清远人朱汝珍,探花是广东番禺人商衍鎏。
老姚很重视这份名单的史学价值,名单能变相还原出很多历史信息。名单覆盖了大部分省籍,却少了东北人。他解释当时作为满族的祖居地,东北的满人享有特权,不需要像汉人一般读书博功名,于是相比关内或南方,东北科举不兴,读书人自然要少一些。那年的进士中有18位广东人,老姚说广东的旅行社很精明,就靠着这一点“噱头”,为他拉来了不少游客。
老姚还很用心地把明清状元做了番统计,画了图表贴在庭院南墙上,两朝的状元中,江苏独占鳌头,出了68